2月18日18时7分,迎来雨水节气。
雨水好似春天的初心,清新地拉开万物复苏的序曲,在它的润泽下,草木会逐渐丰茂,陌上会次第花开,而在雨丝里抽芽的那些心事,也会长成半透明的希望。
在这个如水般温柔闪亮的时节,愿你充满欢喜,充满希望。

古人眼中的雨水物候标识是:一候獭祭鱼,二候鸿雁来,三候草木萌动。
獭祭鱼是说,东风解冻了,水獭捕鱼,既吃,也在岸边嘚瑟,弄得像一个典礼似的。《汉语大词典》:“獭贪食,谓水獭常捕鱼陈列水边,如同陈列供品祭祀。后来用‘獭祭’比喻罗列或堆砌典故。”原本是水獭弄的颇具仪式感的事儿,后来却成了贬义词。
鸿雁来,是说大雁飞回北方。立春时河开了,雨水时雁来了。是雁,不是燕。古人所说的春分第一候是玄鸟至,也就是燕子来了。所以“似曾相识燕归来”是在春分,不是在雨水。
草木萌动,即草木开始萌发。现在我们经常说:“发生什么事了?”这个“发生”,从前是专门描述春天的词语。《尔雅》曰:“冬为安宁,春为发生。”发生,原来专指萌发、生长。但雨水时节,往往还是“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若有若无,或许这才是诗人心目中的“最是一年春好处”。
雨水节气在南方,被称为“可耕之候”,就是可以陆续地春耕了。“花开管节令,鸟鸣报农时”,这可算是从前人们观察物候的方式。
在早春,送你一场杏花雨: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在盛春,送你一场桃花雨:兰溪三日桃花雨,半夜鲤鱼来上滩。
在初夏,送你一场濯枝雨:惟有濯枝新雨后,江南无梦也泠然。
在盛夏,送你一场荷花雨:却是池荷跳雨,散了真珠还聚。
在早秋,送你一场芭蕉雨:芭蕉得雨便欣然,终夜作声清更妍。
在晚秋,送你一场梧桐雨: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。
在凛冬,送你一场闲适清寂之雨:何事冬来雨打窗,夜声滴滴晓声淙。
再——
送你一场朝雨: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送你一场夜雨: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送你一场好雨: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